早上去台大醫院回診,剛好碰到上班尖峰時段,捷運車廂非常擁擠,到了龍山寺站,一位勞工朋友擠了進來,立刻就聞到不同於上班族的味道,身旁的乘客能閃就閃,甚至有人寧願擠進車廂內部,也不願意在門口停留半刻。
我看著這個畫面,心想如果我是那位勞工朋友該如何是好?他也許剛下班,想趕快回家沖個澡,或者他被指派前往另一個工地工作,而捷運應該是當時對他而言最方便的交通工具,看到他的眼神充滿無奈,我的心情非常複雜。
說真的,當時的我也往後退了一步,現在回想起來為什麼自己會這麼做?當然疫情期間減少肢體接觸是一個,但在觀望整個事件的過程中,我是不是也預設了立場在跟這位勞工朋友保持距離呢?
記得有一次我去南投信義鄉演講,載我上山的是學校的工友,放學後邀請我去他家喝酒吃烤雞,才知道他是一位布農族的獵人,跟我分享很多打獵發生的糗事,相談甚歡;隔天他載我去高鐵站,當我一回到台北搭捷運時,突然覺得全身不對勁,車廂內充滿了人,但我們內心的距離卻好遠好遠。
發這篇文章想要提醒自己,即便身處於台北這個大城市,我也要當一個有溫度的人,戴起口罩已經讓我們產生距離了,拿掉成見才能讓彼此再次靠近☺️